与和有关的名言警句?
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篇》
兄弟敦和睦,朋友笃诚信。解释:出自唐代陈子昂《座右铭》,用于教育人要和睦诚信。兄弟之间要注重和睦,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。
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,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。摘自《汉书·传·宣元六王传》
解释: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,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。
乐者,圣王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。故先王导之以礼乐,而民和睦。摘自《荀子·乐论》
解释:音乐,是圣人所喜欢的,它可以改善人心,它的声音感人至深,容易移风易俗,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。
皇帝动刀枪,百姓遭了殃
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(英国)
战争造就窃贼,和平把他们吊死(英国)
和平孕育着战争,战争孕育着和平(普坦汉姆)
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,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(海塞)
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,也不存在坏的和平(富兰克林)
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(罗·勃朗宁)
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,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(西塞罗)
事成于和睦,力生于团结。
一个篱笆打三个桩,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。
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金银财宝不算真富,团结和睦才是幸福。
熬不过艰辛,就难得安乐;离开了和睦,就别想幸福。
关于和的名言名句
带和字的名言名句应该很多。
1、家和万事兴
2、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(《孟子》)
译文:有利于作战的天气、时令,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;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,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、内部团结。
3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(《论语·子路》)
译文: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,一切恰到好处,却不盲目附和;小人总是盲目附和,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。
4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;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《中庸》
译文: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,可以称之为“中”;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,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,可以称之为“和”。
5、礼之用,和为贵(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)
译文:礼的作用,和为贵。
6,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……老子
7,“万物各得其和以生”……荀子
等等。
和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(常用字)。
“和”常与“龢”通用,二字本义各有所指,“和”始见于战国金文,本义指声音相应和,读hè;“龢”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本义指音乐和谐,后二者在词义引申脉络上有交叉,至于无别。但是用于人名的“龢”不能写作“和”,如清代政治家翁同龢。
“和”由本义和谐,引申到平和、温和、柔和这层意思,读hé。因为和谐,没有争斗,所以把结束战争称为和平、和好。
因为“和”有共同一起的意思,所以就有连带的意思。又虚化作连词,意思同“与”“跟”。
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,和字另读为huó。又读huò,指搅拌,加水搅合。
带有和字的名言警句
1、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。 ——(美)马克.吐温
2、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(《孟子》)
译文:有利于作战的天气、时令,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;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,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、内部团结。
3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(《论语·子路》)
译文: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,一切恰到好处,却不盲目附和;小人总是盲目附和,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。
4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;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《中庸》
译文: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,可以称之为“中”;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,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,可以称之为“和”。
5、礼之用,和为贵(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)
译文:礼的作用,和为贵